我与志坚虽同处一城,前段时间,除间或读过他一些画作之外,交往多限于工作层面。大致从2004年起,因参与筹备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的机缘,与志坚的接触频繁起来,读他的画多了,感觉也就较为系统了。那次离京南还的列车上,话题谈及他的创作及艺术历程,我试概括为“三级跳”:从他早年学习绘画,到上世纪80年代以工笔画作获省奖、以致参加全国展,当为一级跳;接着的10年间,先后以工笔重彩《思》、《暖阳》在全国获奖,尤以后者将多年积累化作工笔画形式及语言上的探索与突破,完成其二级跳,这是绚烂光彩的一跳;此后开始的阔笔大写意牛画,以长沙三亩地画廊专题展作为驿站,是为三级跳。志坚听罢,颔首略以为然,渐有借我拙笔为其表述之意,且蒙赠以水墨《五牛图》。我当乐为之扬誉。讵料时光荏苒近十年矣!今得八然堂志坚画展之机,得偿夙债。
苦瓜和尚有云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善哉斯言。而随则随矣,其实,笔墨尤其能反映时代!当随时代之“当”,是应当,是或然、未必然;而笔墨反映时代则是必然。中国古代文人画其本质特征固然“在于它的缘情言志”(林木《论文人画》),而其产生的原因则在于时代。例如,倘没有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民族歧视、文化歧视,就没有甘于寂寞而独标孤格的元四家。晚近以迄当世,政经文化变势汹汹。从艺者或以传统文艺为依托,图变求新;或借西方艺术以嫁接,换骨脱胎。此皆时代使然。湖南工笔画作为全国美术的重镇,走过了辉煌灿烂的历程之后,一如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,出现了渐次式微的趋向(当然这种变化和转换有久暂与强弱之别)。在种种背景下,志坚遵循“工入意出”的原则,试图改变题材与风格,以探寻自己的大写意笔墨与图式,就势所必然了。
志坚的目光投向了农村,找准了牛为抒写对象。牛在农村堪称一宝。先贤画牛,无论是齐白石那憩息于柳荫之下的牛,还是李可染那游弋于池塘的牛,莫不精妙,皆纯然线性构成。有鉴于此,志坚画牛,乃以没骨法阔笔挥写,是墨团,是色块,水渖淋漓,却动感十足。奔牛、卧牛、憨牛、猛牛,有如横空出世;从构图、造型、笔墨到气势、韵律,给人的感觉,与其说是崭新的,毋宁说是震撼的。在长沙三亩地的专题展上,大至丈二整幅带来视觉冲击,小至尺幅斗方也能吸引眼球,此展堪称志坚画牛阶段性的检阅。虽云是阶段性的,仍不失为一种绚烂。然则,石涛“笔墨当随时代”一语当时又在我的脑际萦绕……环视周遭时代的印记,艺术界追求变法、创新,动辄突破、颠覆,光影陆离,令人炫目。当时我想,既是探索,开始就难免生涩;既是创新,总得有个过程。因此,时代的光影在志坚那次的展品上存留着某种折射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这次志坚的《晴耕雨读》画展,依然将我们的眼光带到了农村。
农村,是志坚心中一首永远吟唱的诗歌,是志坚心头时常漾起的情愫。早岁的农村生活,年轻时的农村文化专干,回城后的下乡访友,成名成家后的下乡采风,使他对农村和农民寄予了不同寻常的关注,农民的一颦一笑、喜怒哀乐,令志坚终生难忘,梦绕魂牵。农村、农民,是志坚生命历程的起点,是志坚绘画创作的源头活水——是他艺术上几度绚烂的不竭源泉,也是志坚艺术转型的中转地,更是他经历了绚烂之后归于平淡时的心灵驿站。
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二十几幅作品,或垅头田塍,或宅旁松荫,或水滨坡麓,或篱畔地边,尽管场景各异,却无处不徜徉着大地的精魂——人——农民的身影。画幅上的人,或行,或立,或坐,或躺;憨厚、质朴,形体上几分闲适,眉宇间几分满足。就连此时的牛,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生猛与彪悍,和牧童相依相偎,和睦相处。构图明快,笔墨还是那种亦工亦写。其中有几张直幅,背景略染之以色,浅绛、浅橙、浅灰,抑或其他杂色,烘托出恬静而不失活泼的气氛。凡此种种,仿佛使人看到了陶渊明笔下“怡然有馀乐,于何劳智慧”的景象,整体营造了一种淡然平静、怡然闲适的意境。与其说这是对当代农村的摹写,我更愿意说这是志坚心目中农村理想景况的再现。如今经济大潮当头袭来,农村的城镇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。志坚的这一批画作,我看成是他对昔日农村场景的追忆,是对他当年农村田园牧歌生活的挽留。是他心灵的坚守,精神的回望。我早年也是知青出身,我从志坚的画作中,读到了他对农村、农民的一种人文关怀。
时常听到一种时髦的说辞——“接地气”。我觉得,这可能正反映了某些人士的心态与境况:高高在上或悬在半空,向下俯视。不然,好端端地在地上站着,何以嚷着要接地气呢?如志坚般的,虽身居闹市,身处画室,却时时足踏实地,念念乡土田园,何须另接地气!
我赞美志坚的绚烂,更喜欢志坚的平淡。
李季琨
2014年8月
李季琨:湘潭市人,副研究馆员,当过知青、演奏员、编辑。曾任《湘潭市志》专职副总纂;湘潭市文联第四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,第六届名誉委员。2006年获“湘潭市优秀技术骨干人才”称号。著有《湘潭历史文化名人丛书•齐白石卷》(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),主编《齐白石辞典》(中华书局出版)、《湘潭齐白石纪念馆藏齐白石作品集》(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)、《齐白石研究文辑》(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)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